close

一部美國紀錄片《中國騙局》引起外界的高度關注,多家北美媒體聚焦報導了紀錄片披露的驚人訊息:中國企業是如何用欺詐方式吸引外資的事實,在金融危機之後,有數百家中國公司通過「反向併購」的流程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。

《中國騙局》的導演 Jed Rothstein 傑德‧羅斯坦解釋說,「反向併購」意味著中國公司能夠與美國已經倒閉或休眠的,但仍然合法存在的公司合併,並接管他們的上市股份。因此,無數並不存在、或已瀕臨破產的中企能得以進入美國市場,並騙取美國人投資成為受害者。而這些企業的股票隨後成百倍增長,有些中國公司從美國投資者手中獲得500%的回報。《中國騙局》製作組的一份調查案例顯示,一所名為「東方紙業」的中企在美國反向併購上市後,對外宣稱專門製造高質量紙製品銷售到全國各地,號稱年營業額1億美金。但是等美國投資者親臨現場看到廠房後才發現,該造紙廠垃圾遍地,機器全部是損壞的。公路年久失修,卡車都無法通過。

搜狐報導說,自2006-2012年間,共有400家中企在美融資上市,其中80%屬於「反向併購」上市(又稱「買殼上市」),總市值達到500億美元。事實證明,有些中企故意誤導審計師和銀行對其實力的看法,甚至僱傭美國審計人員給他們提供體面的數據和虛假陳述。

到底什麼是借殼上市?和上市有什麼區別?

 

中國A股市場.jpg

 
一、借殼上市與反向併購
 
一般情況下,借殼上市就是指,一個企業暫時沒有辦法通過正常的途徑上市,就借用一個已上市公司的殼,然後把自己的資產注進去,達到上市的目的。
 
舉一個通俗的例子,把一個大戶人家辦喜事比喻為股票上市,如果雙方都是大戶人家,門當戶對,敲鑼打鼓、昭告天下地辦,這就算是正常的上市。現在有另外一種情況,比如說原來女方家裡也是北京的大戶人家,但現在家道中落了,然後找了一個外省的財主女婿,女婿入贅,然後把家產掛到這家的名下,成了新的名門望族。這個破落大戶人家就叫「殼公司」,也就是原來的上市公司經營不好,只剩下一個空殼。有人就把它買過來,等於買了一個上市的名額,注入自己的資產,再重新開張,這就算是「借殼上市」。
 
所以說,從買殼的企業來講,就是一個「曲線」上市的途徑。而從賣殼的公司來講,這就是重大資產重組。
 
買殼上市其實是一個中文的翻譯,它對應的英語叫「Reverse Merger反向併購」,也就是A企業花錢收購B企業,但是A企業的法人地位消失,就像前面舉的例子,有錢的女婿入贅,但是入贅之後,實際控制人還是這個女婿。
 
其實,在市場上利用這種反向收購,曲線上市的情況並不新鮮。很多中概股在美國上市就是通過買殼來實現的。但是這個模式,在歐美不算特別流行,為什麼呢?因為在歐美市場上,上市不算太難,所以如果是通過借殼上市,那麼就是因為在信息披露、或企業資質等條件,沒有達到上市的要求而採取的舉動。所以市場會對這種借殼上市,給出相對比較負面的反應。
 
但「上市」在中國是件很不一樣的事情,中國的上市公司會自帶「主角光環」,可以享受到很多的好處。而且在退市極其罕見的情況下,只要企業上了市,佔著這個坑,哪怕是一直虧損,到頭來這個上市的名額都是有價值的。
 
舉例說明,2015年,A股有800多家公司排隊要 IPO上市,但最後只上了77家,剩下800家都堵在那,稱之為「IPO堰塞湖」,就跟北京買車要搖號,有車牌號碼才能買車一樣,有的人搖了十年,還沒搖到車牌號碼,自然就會出現車牌號的交易黑市。
 
企業市場也是如此,有的上市企業經營得一塌糊塗,但是上市的名額很珍貴,像是在2015年時,一個上市公司的殼可以賣到四、五十億人民幣。所以借殼上市在中國A股市場是一種非常實用的上市之道。不單單是2015年,從2014年到2016年這三年,通過借殼上市的企業差不多有80家,佔了同期IPO的15%左右。
 
二、借殼上市中的割韭菜把戲
 
像貴州茅台(600519)這樣經營很好的企業,不會去給那些想要上市的公司當殼,殼企業一般是市場的落後生,對於殼公司來講,借殼上市就相當於是注入新鮮血液,有點像麻雀變鳳凰,通常會被市場視為特大利好消息,對股價產生一個刺激的正向作用,在這種情況下,就很容易產生內線交易,對散戶形成割韭菜的局面。
 
在中國,許多人非常熟悉的一個企業叫奇虎360(主營安全相關的網際網路公司,由周鴻禕於2005年9月成立),奇虎360就是借殼上市,2005年時,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,但因為之後公司的成長性很一般,股價一直很低迷,奇虎360的創始人周鴻禕,找了好幾家機構投資者,最後,以93億美金的現金對奇虎360完成了私有化。
 
「93億美金」這個價格代表著,當時美國市場認為奇虎360這個企業值93億美金,也就是600億人民幣左右的價值,2015年股災之後,奇虎360就開始策劃,找了A股市場一個沒落的電梯企業,叫做江南嘉捷,然後進行借殼上市。2017年的11月,江南嘉捷改名奇虎360之後就復牌了。剛剛復牌就是18個一字板的漲停,也就是說,開盤即漲停。所以說,作為普通人,根本沒有入場機會。
 
等到18個漲停板打開的時候,360的市值達到了多少呢?3582億人民幣,前面講到,奇虎360在美國獲得估值是600億人民幣,跟後來A股市場上市出現的市值,差異相比是6倍。
 
6倍如此大的差異,不妨思考看看:到底是美國市場估值過低呢,還是中國市場估值過高了?
 
漲停板打開以後,很多散戶就踴躍地跟進,以為自己搭上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大車。但實際情況是什麼呢?360的業績其實當時已經大幅地下滑,不久之後,市值就從最高點的4500億人民幣開始下滑,一直下滑到了1600億,跌了60%多。但是即便是跌到1600億,以93億美金參與私有化的機構投資者,都實現了數倍的投資收益。投行們賺翻了,賺了不菲的佣金,而周鴻禕也實現了財富翻幾番,江南嘉捷原來的大股東套現了數十億。倒霉的是誰呢?就是散戶。
 
而像360這樣用借殼上市這個概念「割韭菜」,不是個別案例。
 
曾經有個學術研究就發現,從2005年到2011年,A股市場借殼上市的公司中,一般是在停牌前的60個交易日,股價就開始上漲。可以發現,股東、機構投資者的持股量都大增,然後等到借殼上市,也就是重大資產重組的消息公告之後,股價再一度大漲,他們就跟著股價的大漲減持套現,然後就只剩下了散戶這些韭菜,被套在了韭菜盒子裡。
 
仔細思考就能明白箇中道理:買殼這麼多錢,少的時候十幾個億,多的時候幾十個億。買殼的錢從哪裡來?看上去是買殼的企業出的,但歸根結底是平攤到了散戶,所以最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。
 
中國A股市場有個特點,就是喜歡炒作概念,所以像借殼上市也是一個炒作概念的重點。
 
正因此,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從2016年開始就三令五申:第一,要求創業板市場不准再借殼上市,因為創業板更容易進行概念炒作。另外,就是嚴禁炒作借殼上市這些概念。所以,2017年以後,借殼上市這些炒作的概念,慢慢地有一點下滑的趨勢,但是不是說沒有。
 
三、借殼上市:無奈的選擇
 
凡事有正面必然有反面,借殼上市不盡然全是壞事,在借殼上市的企業中,也有優秀企業。
 
許多在網路上買過東西的人多少都聽過「順豐速運」這家快遞公司,「順豐速運」就是借殼鼎泰新材實現上市。對於一些高速發展的民營企業,在A股市場上,借殼上市的好處也是特別實在的。
 
第一、時間短、效率高:在A股市場IPO排隊的時間太長了,而借殼上市,只要付錢的話,幾個月就能走完流程。你想,在一個企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,融資需求是不斷擴大的,而在中國這麼一個融資約束的環境下,有上市公司這麼一個平台,對很多企業來講就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。所以,對那些高速成長的企業來講,時間就是金錢,為了買殼付出一點代價也是可以的。
 
第二、審批手續相對簡便,信息披露要求較低:相比上市,借殼上市的審批和信息披露都要更寬鬆一點,這對於很多企業來講也是很有誘惑力的。雖然說一個公眾公司必須披露信息,但其實任何企業都忌諱將自己最核心的信息公之於眾,因為這樣會把自己的信息披露給自己的競爭對手,降低自己的競爭壁壘,對那些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很重要的。
 
更何況,作為一個融資市場,A股市場的溢價高,體量也足夠大,對很多企業來講,這麼一個市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。IPO上市像中籤一樣困難,在排隊又很漫長的情況下,借殼上市為企業提供了一條另類的融資渠道。
 
總之,很難用好或壞,對借殼上市作簡單的評判。你只能說,借殼上市興旺的現象,是在中國制度環境下的一個特殊的金融現象。
 
四、可以投資借殼上市的企業嗎?
 
如果看好一個企業的經營、發展與未來,不管它是在哪裡上市,以何種方式上市,都可以投資。
 
但如果從來都沒聽說過一個企業,只不過是因為有哪個「老師」,或者某某人告訴你一個明牌,某公司借殼上市、有重大資產重組的消息、某某股票正在大漲還在繼續漲。
 
這個時候,你如果衝進去,可能就不太安全了。
 
為什麼呢?一句話:作為韭菜,你還能跑得過韭菜機嗎?請參見前文「散戶沒辦法在股市賺到錢的四大原因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toine Young 的頭像
    Antoine Young

    翁團洋 | 說是非

    Antoine Yo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